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职能

工作职能范文精选

工作职能

工作职能范文第1篇

一、信息化环境对财会工作职能造成影响

第一,财务工作自身性质视角。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朝着提高财务管控力度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技术还能对企业未来财务工作进行规划、把握内部财务动态情况、协调财务关系与研究工作业绩等[1]。

第二,剖析财务目标视角。在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目标不仅仅是进行会计核算、货币管理以及编制报表,也会涉及到怎样提高获取有关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财务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提高企业财务关系处理的科学性,进而在企业经营决策工作中将财务工作具有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

第三,财务反应职能视角。基于信息化环境,企业财会反应职能体现在借助信息系统,有效筛选信息内容等有关核算工作。筛选信息能够找出有误信息将其剔除,由此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在进行财务工作中,通过信息系统不仅能优化以往的企业财会工作模式,还可以对相关凭证自动存储。在考核结束后能够自动呈现财务报表等。与财会工作的核算职能相比,反应职能具有一定差异,文章认为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财务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是信息确认。

二、简析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信息化财会人才资源匮乏。在信息化环境中实现财会工作的转型,应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其工作管理模式,要通过信息化技术人才,针对企业财会现行的工作模式进行信息化组建,将信息管理优势充分发挥。可从实际情况来看,财会工作职能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型依旧存在阻碍,特别是中小企在开展信息化创新工作中,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与强大的技术支持,加之缺少信息化技术人才,对财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第二,财会工作信息化仅存于形式。因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影响,导致财会信息化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未能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与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部分员工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上述这些问题均会阻碍财会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一些财会工作人员,未能自觉形成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难以使用信息化技术规避风险,使得企业财会工作信息化仅存于形式。

三、基于信息化环境推动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相关路径

第一,培养企业财会工作者形成信息化管理观念。若想切实转变企业财会工作职能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其管理观念。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有关工作人员应形成信息化管理思想,只有这样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具体分析如下:(1)企业领导应提高对转变财会工作职能的重视,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化财务管理技术与信息化设备。此外,企业领导还需要积极普及信息化财会管理意识及理念,帮助财会工作人员转变成信息化思维意识;(2)财会工作者应主动投身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过工作职能转变,尽快掌握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财会管理技术;(3)在企业领导与财会工作人员均能意识到在信息化环境转变财会工作职能的必要性之后,应积极建立并完善有关信息化指导与培训制度,从而尽快实现财会工作人员与转变的职能相适应,尤其是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系统平台中的各种功能等。

第二,积极建立与健全财会工作信息化相关标准。确保财会工作信息化有关标准的完善程度对转变财会工作职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财会工作职能规范与科学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实现财会工作现代化、准确化明确方向。(1)建设财会工作信息化标准时,需要和我国有关标准相接轨,不断汲取成功经验,进而开发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推动企业财会工作职能的有效转变,由以往相对零散的管理朝着统一化方向去转变,构建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共同体”,从而实现高度统一的管理与监督规避财务风险,此外还应做到财务信息数据的集成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2)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针对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等方面科学掌握,全面跟踪与管理企业财务信息,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例如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已明确,当下现行的大部分会计软件已难以与财务工作发展需求相吻合,需依据实际情况加以升级与完善[2]。对此,企业应依据财政部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相应的配套设备、及时调整财会工作范围,由此为职能转变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工作职能范文第2篇

一、当前铁路企业办公室督办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督办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虽然随着铁路现代化发展的大跨步和企业自身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督办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很多基层单位仍为给予督办工作足够重视力度。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督办工作的整体意识,甚至存在认为多此一举、浪费精力的错误认识,对督办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不深、认识不透。二是方法不到位。未能将督办作为各项工作有效落地的“牵头抓总”,而“单打独头”抓督办现象较多,缺乏科学全面的实施方法。三是意识不到位。线条部门缺乏督办的主体意识,一味认为督办就是办公室的职能职责,未结合工作实际理解督办职责,被动接受多、主动认领少,尤其是不细化本部门负责的督办重点,以及同步抓好督办跟进工作。

(二)督办制度设计尚未完善

督办人员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是做好督办工作的前提,而工作方式的规范化来自科学化的工作机制,普遍性来看,铁路基层单位的督办工作还存在的一定地随意性,缺乏符合行业特点的工作设计,制度功能性突显不足。一是督办工作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缺乏督办管理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无法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二是督办工作标准不够清晰明确,对“督的工作具体目标”“怎么才能督得好”“督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目的”还缺乏统一务实的规范。三是督办工作流程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执行督办事项、机构、人员和工作标准的过程管控,有的单位制定的督办办法或者制度,只是草率简单扼要地制定几条规定,在落实上也缺乏实际经验和具体导向,导致承办部门、执行人员“无的放矢”,执行的督办具体事项没有实际效果和真实意义,难以体现督办的价值性。

(三)督办过程跟踪尚未建立

简单将领导指示和会议要求直接作为承办部门的具体工作,对承办部门的执行过程不加以跟踪监督,以至承办部门处于“失控”。一是承办部门遇到推动难的工作畏难情绪严重,不主动沟通协调,进度停滞不前,最终形成“上不督”“下不办”的结局。二是承办部门落实督办事项仅仅停留在文件学习、会议布置、电话通知阶段,不狠抓过程,认为“我说了就是我做了”,或者督办反馈情况质量不高,有些督办工作完全情况不做具体描述,具体做到哪一步不做详实说明,“能混就混”现象严重。三是承办部门抱有侥幸心理,只办理主要领导要求的督办事项,其他事项“能拖就拖”,更有甚者偷换概念,用相似工作顶替督办任务凑数,反正事情差不多,即使最后办完了也缺乏时效价值。

(四)督办信息发展尚不成熟

成熟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助推铁路管理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利用信息化创新督办工作的手段和办法还有很大缺口。一是缺乏网络信息化的督办工作全程跟踪功能,针对督办事项的进度、质量和实效无法做好预判、分析及掌握。二是缺乏网络信息化的督办工作分析评估功能,无法快速处理督办数据,高效形成客观分析结果。三是缺乏网络信息化的督办工作状态提示功能,无法及时掌握时效时限,增强承办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超时办理情况屡有发生。

二、抓好督办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职能体系

由于铁路自身安全实际的特殊性,决定着办公室督办工作是一项基本工作的同时,更是一件严肃、重要的政治工作,只有抓好督办并发挥职能作用,才能确保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作为铁路企业来说,无论是对督办工作的整体规划,督办权力的授予、行使和监督、制约,还是督办过程的组织实施、跟踪和监督,都要具备符合行业实际的工作体系。如,结合铁路运输安全实际,切实完善督办的日常管理、过程通报、评比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和办法,细化“分解立项、督查实施、组织协调、反馈报告、情况核实、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形成一整套内容详实、形式科学、分类齐全、操作严谨、执行务实的督办闭环管理体系,保证督办的组织和运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轨道。

(二)进一步打造专业客观的人员队伍

鉴于铁路主业的综合性、多元性、复杂性及特殊性,给督办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督办队伍不断加强专业研究和增强业务技能,逐步从传统督办观念向现代督办理念转变,推动督办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如,围绕业务技能、应急处置、职业精神和服务态度等综合指标,加大督办队伍的专业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督办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队伍的整体质量;围绕实事求是、作风扎实、秉公直言及刚正不阿等特点需要,不断做好督办人员的作风培养,同时,将所有督办专岗人员纳入专项考核,科学评估,奖优罚劣,以督办事项办结率、承办符合率等作为督办工作的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以此激励督办人员积极投身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进一步导向及时有效的成果运用

督办结果的充分运用是督办实效价值的真实体现,科学结合铁路自身行业发展规律,按照“聚焦中心抓督办”的思路,坚持把影响安全的各类问题、特殊时期的部署要求和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作为督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围绕运输调图、行车设备、劳动人身、施工作业、防洪抗汛、路外环境及干部作风等运输安全重点,和货运上量、客运提质、资产经营开发及铁路基建等运输经营重点,以及民生实事工程重点,抓住不放,一盯到底,针对企业重大决策落实情况以及领导特别关注的重要工作,及时做好深入督查调研,从深层次分析查找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企业和领导提供有依据性的建设性意见,使得企业整体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四)进一步实现信息科技的工作创新

当前,办公自动化已成为铁路企业必要的运作手段,如公文处理系统、人员履职系统、安全生产系统、网络学习系统以及各类工作职能配套系统,大幅度地提升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因此,督办工作也要顺应发展形势,结合铁路行业特点,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综合设计开发督办管理系统,合理高效的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立项、检查、催办、跟踪、查询、销号等督办功能的有效对接和闭环,真正实现督办全过程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一方面是便于企业内部各系统、各部门协调沟通工作,及时实施工作进度动态更新。另一方面也便于决策层和督办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最大限度提高督办部门及承办部门工作效率。

三、对开展督办工作的思考

综合以上问题及建议,仍不足以确保督办成效最大化,还需进一步探索督办规律,重点思考如何将督办体系全方位着力融入中心,从而发挥更大效能。

(一)着力在思想上融入

一是强化教育。加强对督办人员的“融入”教育,牢固树立“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切实把促进中心工作作为督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增强意识。要求督办人员围绕中心工作,针对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时把握督办核心点,积极有效地发挥好机制保障作用。三是抓好协调。加强督办工作与综合工作的协调沟通,尤其是制定的督办措施、办法以及内容、项点,办公室要与线条部门加强沟通,积极交流、主动融入,明责把关,做好督办工作科学运作,使措施、办法符合政策,使内容、项点切合实际,都能有效地运作执行。

(二)着力在机制上融入

一是形成督办牵头机制。做到“四个纳入”,即:把督办工作纳入党政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党政管到哪里,督办工作做到哪里;把督办工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实现环环相扣形成督办链,人人都是督办员;把督办工作纳入领导人员的政绩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经营和督办工作同步;把督办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验收考核,实现督办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建“大督办”格局。二是优化督办管理机制。针对新时期安全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断优化督办工作新机制,将督办触手延伸到实事督办,把事关民生的事、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作为必须督办、抓紧督办的事,大力解决铁路基层一线人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创新督办联动机制。构建决策层抓总、部门抓系统、基层抓具体、领导抓重点的督办工作格局,通过明确各级部门、各级岗位、各级人员的督办具体职责及责任,形成上下协调联动、覆盖企业整体的督办工作联动机制,进而逐步由一个部门唱独角戏转变成企业上下大合唱的督办新风貌。

(三)着力在目标上融入

一是选好“切入点”,把督办工作的目标和责任与中心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融为一体,切实做到“目标同向、责任同负、工作同步、成果同出”。二是抓住“关键点”。把督办工作作为铁路管理的得力抓手和载体,把督办的关键点落到关键环节、关键处所、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使督办的着力更加精准。三是找准“落脚点”,紧抓铁路运输安全实际,作为督办“落脚点”,从而达到共保安全目标。

(四)着力在考评上融入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督办考核机制。以“中心目标、传导压力、强化考评、突出重点、作用发挥”为内容的考核项目,突出督办工作的目的和作用,制定督办成果、督办质量的硬性考核指标,并量化、细化,形成周期性考核,确保督办体系融入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二是坚持做到督办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并实行一体化考核,考核扣分情况要真正纳入到企业收入分配中,以提高各级部门、各级人员对督办工作任务的重视程度。三是把督办工作质量作为评价各级班子能力、作用好坏的重要内容,把各项任务目标作为检验督办工作成效的标准,通过建立健全明晰的考核办法、逐级负责的落实机制,克服督办工作闭门造车、自我循环的倾向。

(五)着力在能力上融入

一是加强督办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在铁路不断地改革发展中,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动员各级部门、各级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杜绝“条条”借口,致力于督办工作的专项研究,组织督办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二是加大“复合型”督办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督办岗位人员的培养机制,加强岗位人员交流与互动,把督办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思考、抓落实的多功能队伍,从自身能力上解决融入无力的问题。三是严格控制选拔使用督办人员。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政治坚定、品德优良、能力丰富、作风务实、知识面宽、事业心强”的要求,做好选拔和使用督办人员,避免把督办岗位作为“照顾”人情的渠道。

工作职能范文第3篇

对党建工作领导组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组进行了重新明确,调整和充实了统一战线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考核细则,强化工作考核。组织人员重新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登记,汇总造册,完善了台账资料。

二是抓服务聚人心,团结统战人士促发展。

设立了镇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落实机关干部与少数民族特困家族结对帮扶。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解决项目环评、妥善化解企业居民间的矛盾。积极协调各部门,有力保障了宗教场所的建设及活动的开展。

工作职能范文第4篇

问题及成因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全县乡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农村乡镇党政组织职能、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1、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

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在调查中时常能听到“现在的农村工作没抓手、没法干”、“当基层干部没权了,没意思”、“过去当干部扬眉吐气,现在当干部忍气吞声”等消极言论,畏难情绪十分严重,迎难而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高。

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验了。有些年岁稍大、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对计划经济时期以催、管、要为主的工作方法念念不忘,谈到如何管理农民振振有词,而一谈到如何服务农民则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

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在新形势下税费收缴等硬任务少了,担子轻了,事少了,压力减轻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在很多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中存在着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无事可干和有事难干两个极端。

2、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通过深入五个乡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通过调查分析,造成人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政策性矛盾导致。我县在实施二轮土地承包时,主要是遵循当时的《绥化地区延长土地承包期办法(试行)》及相关补充规定,而此政策又与国家现有《土地承包法》有关内容相互抵触。

(2)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轮土地承包时,有的乡村在没有充分摸清集体土地资源底数的情况下就划分了土地,而且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分配要求和面积都不尽相同。

(3)用土地化解债务留下隐患。2001年实行化解村级债务以来,有些乡村干部钻政策空子,把不能长期发包的预留地和一年一发包的机动地长期发包,大部分发包期限为5至8年,最长的出现在芦河镇平原村,达27年之久,导致农民回来要地无地可划。据统计,全县化解村级债务所用土地达到5.3万亩,其中占用二轮土地承包时预留的“户在人不在”承包田1万多亩。

(4)退耕还林占用土地。个别村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占用农民土地,没有及时补给农民。

(5)土地权属不清。部分乡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划分不清,纳税面积与非纳税面积不能明确到地块,导致“两补”发放对象不清,责任不明,产生矛盾。

(6)处理程序不规范。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上访,一些乡村和部门不能按《土地承包法》的处理程序妥善解决,在涉及具体案件时,不给上访群众出据调解书、仲裁书或是答复意见书。

3、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部分乡村干部还在用逼、卡、压、摊的工作方法,农民根本不吃那一套,导致开会难集中,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在座谈中,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村上“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诸如兴修水利、改造电网、维修校舍、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有些乡村的干群关系不是紧密了,而是松懈了;不是融洽了,而是紧张了。个别村干群关系甚至达到了对立对抗状态,有些上访群众甚至说出这样的话,“以前都是你们管我们,现在政策好了,也应该到我们治治你们的时候了。”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素质低下所致。应该肯定,经过多年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只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只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只强调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今年月份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中和镇一排六村没有一名农民发动起来,村上只好出了7名党员干部自己动手,对全村的道路和排水沟进行整修。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的方法僵化。在新形势下,一些乡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有的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群众反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近两年,很多乡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道路维修等普遍降低了标准,教育、卫生、文化、敬老院等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更是无从谈起。

4、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

一方面,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在调研中,通过座谈了解到,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随着农民政治、经济等权益的扩大而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环境、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都期盼着诸多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

工作职能范文第5篇

划入原区商贸旅游局有关全区旅游服务管理、市场发展与建设以及再生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本区旅游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拟订全区旅游市场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区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

(三)组织全区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

(四)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引导休闲度假;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

(五)承担规范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全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指导全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行业组织的业务工作。

(六)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区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旅游单位等级评定,农家乐(生态旅游)接待单位的审核及挂牌,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工作;负责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旅游行业管理,受理旅游投诉;负责雁塔区旅行社分支机构的备案、管理工作。

(八)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场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培育、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做好市场运行的调研工作。

(九)负责全区集贸、农贸市场的改建、新建及规划前期的审核工作;监督检点市场建设的运行情况;指导协调全区市场的改造及提升工作。

(十)培育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指导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和农村便民市场的发展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十一)建立健全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

(十二)指导全区市场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行业协会工作。

(十三)负责全区再生资源行业的监督管理。

(十四)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旅游局(区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设3个行政科室:

(一)党政办公室

负责全局党务政务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制度、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情况;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文秘、政务信息、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及相关职业资格的管理工作;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的考评及奖惩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计划生育工作。

(二)旅游发展管理科

统筹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拟订全区旅游市场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区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组织全区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组织旅游单位等级评定,农家乐(生态旅游)接待单位的审核及挂牌,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工作;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引导休闲度假;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承担规范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全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指导全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区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指导旅游行业管理、受理旅游投诉;指导辖区旅行社分支机构的备案、管理工作。

(三)市场规划建设科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场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培育、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做好市场运行的调研工作;负责全区集贸、农贸市场的改建、新建及规划前期的审核工作;监督检点市场建设的运行情况;指导协调全区集贸、农贸市场的改造及提升工作;培育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指导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和农村便民市场的发展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立健全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指导全区市场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行业协会工作;负责拟订全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管;负责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有关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负责区商贸企业改制后遗留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